細談整脊治療

「脊椎矯正術」又稱(整脊)屬於脊椎神經物理治療

是以神經解剖學與生物力學為理論基礎,也就是依據脊椎神經分佈的位置,利用生物力學的槓桿原理,以適堂徒手方法巧妙、無痛地將移位的脊椎矯正,使受壓迫的脊神經得以鬆弛,病痛得以解除。

脊椎發生移位、不正、側彎、粘黏等,將使脊椎間孔狹窄而壓迫脊椎神經,導致四肢及體表肌肉酸麻疼痛。透過脊椎矯正術,可以得到很好的療效,由於不需打針、吃藥,沒有副作用,更無開刀所引起的危險。

你是否經常肩頸疼痛、頭痛、頭暈、耳下疼痛、失眠、眼花重影、胸痛弓反胸部裹束感、上肢疼痛、肢體麻木、胃脘不適、心悸胸痛、步態失穩、多汗、便溏便秘…

頸部結構複雜。除頸椎骨外,還包括很多血管和神經,頸椎任何一節受壓,就有可能影嚮神經的傳導及血液的供應,亦即在其相應的臟器會發生病變,而產生症狀。同時椎體附近的肌肉也會產生酸麻脹痛感。嚴重地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

  • 新陳代謝:隨年齡增長,椎體鈣化,椎間隙變窄,產生退化性變化。
  • 外傷:突然轉動頸項,會傷及骨關節和肌肉。
  • 情緒影響:精神緊張及工作過勞,使肌肉得不到休息。
  • 姿勢不當:枕頭太高,長期伏案工作,操作電腦,運動姿勢不均衡,日積月累,使頸項損耗,出現毛病。

您是否經常感覺到肩頸疼痛?頭暈頭痛?眩暈耳鳴?眼花重影?失眠健忘?上肢疼痛?肢體麻木?心悸胸痛?胸悶、胸部裏束感?步態失隱?腸胃不適?便秘便溏?

可能你從未想過脊椎對人體的影響有如此巨大,但據大量資料顯示,醫學界在通過治療脊椎病而達到治療內臟器官病的病症已達七十餘種。

近年更認為頸椎病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重要病因。更重要的是,以往頸椎病一直被認為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據目前觀察其發病年齡有急促下降的趨勢,不少中青年也開始羅患此病。

頸椎病

頸部結構復雜,除頸椎外,還包括很多從頸椎橫突孔通過的血管、從椎間孔通過的神經,脊髓則貫穿椎體。頸椎的任何一節病變,使神經血管受壓迫,都可能影響神經的傳導和血液運行阻礙而致供血不足。在其相應的組織器官發生病變而產生相應症狀,椎體附近的肌肉也會產生酸脹麻痛感,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頸椎病是頸椎間盤退化性變後,椎體間隙鬆動,椎體邊緣產生骨刺(骨贅),或椎間盤破裂脫出,壓迫神經根、脊髓或椎動脈,或韌帶增厚,硬化,鈣化引起壓迫症狀。

頸椎病發生原因有哪些?

頸椎退化性變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器官和組織,因新陳代謝的緣故,都會發生退化現象,即如人老了,皮膚就會出現皺紋,皮膚就會出現皺紋,皮膚彈性減弱,頭髮變白,記憶力衰退,血管硬化,心臟功能下降等等。而骨的退化性變則比其他系統來得更早,表現為椎間盤性變,骨質增生等。

椎間盤性變

頸椎病的退化性變始於椎間盤,被視為脊椎病的「罪魁禍首」。當椎間盤退化性變後,椎間隙就會變窄,軟組織鬆弛,椎體失穩,滑脫,從而引起椎間關節錯位,於是壓迫神經,血管,交感神經或脊髓等組織而產生症狀。

骨質增生 (骨刺)

當骨膜有輕微損傷時,骨組織須要用增生來修复,久而久之便會產生骨質增生而致骨性隆起,呈小丘狀骨贅,稱之為「骨刺」。骨刺突入椎間孔,椎管或橫突孔,壓迫神經根、椎動靜脈、交感神經或脊髓等組織,就會產生一系列症狀。

頸部軟組織勞損

常因為長期強迫姿勢,如長期低頭工作、操作電腦、歪頭工作、歪頭寫字、坑道作業、枕頭過高或過低、屈體臥床看書、側頭打電話、睡眠姿勢不良(俯臥或曲體)等等。使頸部的韌帶、關節膜、筋膜、椎間盤、以及肌肉組織勞損,變鬆弛,變硬,都會使關節運動受限,失控而發生關節錯位,出現神經血管受壓症狀。

頸椎病的主要症狀是甚麼?

頸椎病的症狀主要因頸椎椎間盤突出或骨刺的大小及方向等所造成的。在患病 早期,主要出現頸部不適,活動不便等症狀,好象是落枕一樣。如果神經根管 內的頸脊神經受壓迫或刺激,病人可以出現手臂部麻木、疼痛、無力、持物容 易落下等症狀。如果骨刺較大或頸椎椎管狹窄,使脊髓受壓迫,輕者可出現雙 下肢(或四肢)無力、抬步困難、走路容易跌倒等表現,重者則可出現四肢癱瘓、 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後果。

如果椎骨兩旁的椎動脈受累,病人可以出現頭痛(多為偏頭痛),頭昏和眩暈、甚或突然跌倒等,且多發生在轉頸時。另有極少數病人的骨刺向前長,以致刺激或壓迫食道而引起吞咽困難。
若出現以上症問題,可以透過中醫專業推拿及復位手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