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療法

針灸治療

中醫針灸療法是養康中醫館最擅長用於痛症的治療手法之一

本醫館自豪又獨特的針灸手法,極度講究穴位配合,進針手法,力度,進針深淺,是一門專業又講究經驗、技術的治療手法。
有部份患者在首次針灸後即刻就能感到痛處大大減輕,治療效果深受各痛症患者們肯定。 
針灸效果圖

針灸是什麼

中醫理療包括針灸、拔罐、刮痧等,透過註冊中醫師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辨證論治,根據陰陽、五行或臟腑等理論,對症進行治療。最近,亦越來越多研究證實,針灸能改善慢性疼痛,輔助癌症治療及對抗憂鬱,幫助受傷的神經系統得以修復,協助肢體回復活動能力。再配合中藥處方,加速身體痊癒,恢復體內的平和狀態。

中醫針灸療法原理

中醫認為人體產生疼痛,是因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氣血運行不通暢的緣故。人體通過氣血運行的通道即經絡,施針引灸在經絡的穴位上,疏通血氣循環、調節臟腑,達到治療效果。
對人體無任何副作用,而且適合的治療範圍很大,包括內、外、婦、兒、神經、皮膚和五官科等。經聯合國衛生組織統計,治療的疾病可多達300多種。因此從70年初,聯合國衛生組織提倡和推行針灸療法。如果是體質偏虛寒,或是患有慢性的疾病,灸療的溫通效果可以更顯著。

中醫針灸能夠治療痛症

針灸是治療痛症的傳統中醫療法,也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中醫針灸能夠治療肩周炎,借助針刺之穴位刺激作用,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解痙止痛,可緩解疼痛,消除炎症和肌肉痙攣,防止和減輕軟組織黏連。
因此針灸療法是本醫館常用和有效的治療痛症的重要手法之一。

本醫館臨床上多會針灸配合神燈或者紅外線治療儀為患者治療。療效更顯著。

針灸最廣泛被運用在止痛。以往認為,針灸止痛是安慰劑效應,但愈來愈多研究證實,針灸有獨到的止痛效果。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資助,期後刊登在《內科學文獻(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跨國研究指出,針灸對偏頭痛、骨關節炎,以及慢性肩、頸、背疼痛患者有治療效果,效果比安慰劑治療及一般標準治療還要好。另外,德國柏林大學在《刺胳針(Lancet)》的研究也發現,骨關節炎患者在針灸治療後,關節疼痛及功能明顯地提升。在西方多國,針灸的痛症治療被肯定,有助刺激大腦中樞與周邊神經系統釋放出不同的內源性腦內啡,達到止痛效果,不會上癮,也不刺激胃部。

進行中醫針灸療法前要注意什麼

醫訓:「不針大饑、大飽、大汗、酒後及過勞人。」即是針灸前不要太過飢餓或過飽,亦避免在運動後進行。
保持輕鬆的心境,不要緊張,第一次接受針刺應取臥姿,針刺下腹部穴位需排空小便。 若過程中有任何不適,立即告知醫師。如果針灸傷口有瘀血,不需要過份擔心,其後會自行吸收。但如果出現紅、腫、熱、痛,請立刻迅速回診。

每個人都適合中醫針灸療法嗎?

並非每個人都適合中醫針灸療法,有暈針、糖尿病患、懷孕、配戴心臟節律器、服用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障礙的病人、罹患感染性疾病者,一定要主動告知醫師。當然,其他的人亦需要經過醫師評估。

適合進行針灸治療的人士:

  • 痛症:關節炎、風濕關節痛、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落枕、頸痛、肩痛、五十肩、肩周炎、等。
  • 呼吸系統: 咽喉炎、氣喘、胸悶、慢性支氣管炎久咳、梅核氣等。
  • 腸胃系統: 泄瀉、胃痛、便秘、呃逆、痔瘡、肥胖、消化性功能障礙、牙痛等。
  • 皮膚系統: 痤瘡、過敏性皮膚炎、帶狀皰疹疼痛、全身癢疹等。
  • 婦科系統: 痛經、月經不調、不孕、更年期障礙等。
  • 精神系統: 神經衰弱、焦慮、失眠、精神官能症、性機能障礙等。
  • 神經系統:帕金森氏病、 顏面神經麻痺、肌肉萎縮、腦中風後遺症、手足麻木、頸椎壓迫症侯群、小兒腦性麻痺、神經功能障礙等。

不適合進行針灸治療的人士:

  • 有暈針的的人士
  • 躁狂、情緒不穩定者
  • 患有嚴重凝血障礙者
  • 糖尿病病患者
  • 需配戴心臟節律器的人士
  • 酒後人士
  • 過飢、過勞、身體虛弱
  • 嚴重皮膚病患者; 皮膚受感染、潰瘍
  • 白血病

如你有以下情況,在針灸治療前,要先告知負責的中醫師:

  • 服食過藥物或長期服務藥物者
  • 患有癲癇症人士
  • 皮革過敏者
  • 懷孕
  • 需要使用心臟起摶器人士
  • 愛滋病患者
  • 乙型肝炎患者
  • 患有造血、凝血病或出血性疾病
    或其他血液傳播疾病
  • 血友病患者
  • 使用過阿司匹林
  • 使用過華法林

中醫針灸療法有效嗎?

「針灸的有效性已經在數百個照臨床試驗中得到驗證,國際上普遍達成共識,針灸對牙痛、纖維肌痛、術後噁心、嘔吐、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失眠、網球肘、慢性背痛、特發性頭痛、腰痛、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是有效的」(E. ERNST. Complementary Medicine, Peninsula Medical School, Universities of Exeter & Plymouth(2005). Acupuncture – a cri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針對針灸是否能更好地緩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功能,經過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證明針灸可以改善關節功能障礙和緩解疼痛」Berman, B. M., Lao, L., Langenberg, P., Lee, W. L., Gilpin, A. M. K., & Hochberg, M. C. (2004). 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as adjunctive therapy in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結論是針灸可以緩解牙痛,未來的研究應該確定針灸最佳的技術及其與傳統鎮痛方法相比的相對療效。」Ernst, E., & Pittler, M. H. (1998). The 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acute dental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British Dental Journal

「針灸是有效治療下背痛/腰痛的方法,慢性腰痛治療指南應提倡針灸,並作為常規護理的輔助手段。」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for low ba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Erratum. (2009)

客戶見證

香港針灸治療有很多選擇,養康會為每一個客戶制定適合的針灸治療過程,並不會提供一式一樣的針灸療法給予客戶,確保每一個客戶都可以取得最適合最有效的效果,以下是我們的針灸客戶對我們的評價。

Cathy
Read More
腰部間中隱隱作痛,早前搵中醫幫我針灸同拔罐,完成的瞬間,腰部筋絡經脈明顯鬆弛了,其後兩個星期都沒有疼痛出現。
Adrian
Read More
最近頸椎總覺得不妥,即使簡單的向後望,非常繃緊。於是去中醫館做針灸,效果顯著。
Deam
Read More
失眠好一段日子,醫師建議針灸效果較快,當晚睡覺質量真的比較好。
Previous
Next

中醫針灸療法常見問題

我們收集了一些病人和針灸治療上常見的問題和答案。如果以下的資訊無法解答你的問題,養康中醫館非常歡迎你聯絡我們查詢,我們的專業註冊中醫師會為你解答疑難。

針灸一般為治療項目,收費會計算在診金之上。養康中醫館提供首次免診金優惠(原價HK$85),會先為你診斷痛症或其他問題,再對症使用相應合適的方法來治療問題,徹底根治痛症,由於每個病人的體質和問題都有所不同,實際針灸收費可以與我們聯絡查詢。

一般每星期可接受2-3次針灸,視乎病人及其病情而定。如未能判斷可詢問我們的中醫師或參考文章《一星期可以針灸幾次? 針灸療程多久才會見效?》。

答:針灸在普羅大眾眼中,只是中醫師拿上數支針,拮入皮膚內。以為這便是針灸了,其實只是了解皮毛而已,技術絕對有高低之分,醫者診斷的精準性,施針手法又各有不同,每穴進針深淺又有講究,加上不同穴位,這些等等因素絕對會影響住針灸的療效。所以我們不要在其他地方針過灸,覺得無解決到問題便一口咬定針灸是無效。這是武斷了。一來技術有高下之分,二來講究醫患是否「夾」。

針灸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副作用的。針灸說到底是運用針具配合醫師手法刺激穴位,令患者氣血自我療癒。修複相關臟腑氣血。

 

在進行針灸後你可能會感到以下兩種情況:

 

疼痛: 由於中醫師是利用針刺手法刺激穴位、肌肉和鬆開黏連組織,在組織修復的過程你可能會因為遺針症而感到輕微痛楚,這屬於正常情況,一般1周內痛感會自行退散。

 

疲倦: 少部分體質較弱較虛的人士在完成針灸治療後會感到疲倦,甚至是出汗、腹瀉、關節痛等正常排病反應,只要多休息和喝水就能夠恢復。


針炙治療是安全可靠的痛症治療手法,一般來說副作用是針灸治療後的正常情況,你可以參考我們的針灸治療頁面了解適合、不適合進行針灸的人士。

 

注:為了讓病人更安全進行針灸治療,若果病人在空肚的情況下到診,我們診所有預備了餅乾,零食,水,先讓病人進食後,稍作小休,因針灸需要人體能量較為充足才會進行,無咁「虛」,醫師才會為病人施針。

針灸治療在中國已經運用於治療及保健上千年的歷史了。無須質疑其可靠性了。

 

針灸治療可算是最有效的痛症治療手法之一,而且受西方醫術證實其功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曾在《內科學文獻(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跨國研究指出針灸對偏頭痛、骨關節炎、慢性肩、頸、背疼痛等病症有治療效果,效果更比安慰劑治療及一般標準治療方法好。

 

美國《紐約時報》資深記者雷斯頓(James Reston)在1971年到訪中國,後因急性盲腸炎開刀進行手術,手術後感到非常疼痛,在進行針灸治療後痛楚在1小時內完全消散,在當年更因此報導在美國掀起針灸熱潮。

針灸屬於安全中醫療法,針灸治療後1-2小時後便可以沖涼或運動。若有擔心,可向註冊中醫師評估身體狀況,便更安心。

在香港使用針炙治療受《中醫藥條例》管制,只可以由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西醫、牙醫、物理治療師進行針炙。養康中醫館痛症專科中醫師為香港註冊中醫師,執業經驗超過20年,熟練多種針灸法。

正常來說,針灸治療過程並不會產生痛楚。但由於不同人的痛楚感知程度不同,不少接受針灸療法的病人形容,入針時能感覺到輕微像螞蟻咬的刺痛感。此外,這還取決於針灸部位和針灸人員的熟練程度。

酸、麻、腫、脹這些感覺可能會在療法後停留幾個小時,甚至一到二天。此乃屬正常現象,無需感到驚慌。

針灸治療次數一般會根據患者年齡、體質,以及病情深淺等情況而定。年輕人及急性損傷病人,一般療效進展快。不過,無論療程長短,療程期間應務必配合應診及配合醫師。

針灸後出現皮下出血或瘀青等現象,無需緊張。隨著時間會代謝淡去,也可以透過熱敷加快吸收或淡化。

臨床證據顯示針灸對頭痛、膝痛、下腰痛、頸痛、肩周炎、坐骨神經痛、網球肘有效。借助針灸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解痙止痛。此外,針灸配合紅外線治療還能刺激產生大腦中樞與周邊神經系統釋放出不同的內源性腦內啡,達到止痛效果。

以下人士不適合進行針灸療法:

  • 針灸部位皮膚受感染、潰瘍、出現不明腫塊、出血等狀況
  • 過飢、身體虛弱、過度疲勞、嚴重失眠後、躁狂或其它情緒不穩定者
  • 患有嚴重凝血障礙者
  • 糖尿病病患者
  • 有暈針情況人士,包括頭暈、心悸、冒冷汗、全身發麻、無力、發抖等
  • 白血病

針灸除了止痛作用外還可治療多種病症,針灸適應症還包括腸胃系統、呼吸系統、皮膚系統、婦科系統、精神系統和神經系統。

了解更多針灸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