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是什麼?
腰痛是一種出現在人體腰椎的痛楚,亦是普遍的痛症之一,香港家庭醫學學院於2012年有關腰痛調查數字顯示,香港約有57%人一生最少會患上一次腰痛,另有42%人一年內曾出現腰痛。腰椎是一個精心設計的結構,由骨骼、關節、神經、韌帶和肌肉相互連接,共同提供支撐、力量和柔韌性。然而,這種當該結構受傷時,會使腰部受傷和疼痛。腰痛常見原因為肌肉(拉傷)或韌帶(扭傷)受傷引起的,又或者長時間坐著、背著不合身的背包、不良姿勢、缺乏運動習慣、骨折、椎間盤破裂或關節炎等。大多數腰痛會在2-4個星期自行消失,但如果腰痛持續或痛楚非常強烈,建議就診中醫檢查及止痛。

腰痛會有什麼症狀?
腰痛可包括多種症狀,可能突然開始,也可能開以是非常緩慢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惡化。常見腰痛症狀如:
- 腰部隱隱作痛或疼痛
- 刺痛、灼痛,從腰部延伸到大腿後部,有時延伸到小腿或腳部;可能包括麻木或刺痛(坐骨神經痛)
- 下背部、骨盆和臀部的肌肉痙攣和緊繃
- 長時間坐著或站立後疼痛加劇
- 難以直立、行走或從站立到坐下
若腰痛沿著大腿向下延伸到小腿和足部,也稱為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是由坐骨神經的刺激引起的,通常只在身體的一側感覺到。
此外,腰痛的症狀通常可按照發作類型和持續時間來定義:
腰痛症狀1 – 急性腰痛
急性腰痛通常會突然出現並持續幾天或幾週,是身體對受傷或組織損傷的正常痛楚反應。隨著身體的癒合,疼痛逐漸消退。當然,如果不太能夠忍受痛楚,亦建議利用針灸等中醫非藥物療法來止痛。
腰痛症狀2 – 亞急性腰痛
亞急性腰痛一般會持續 6 周到 3 個月,這種類型的腰痛通常是因為肌肉拉傷或關節痛等問題而產生,腰痛會持續很長時間。如果腰痛痛楚持續而且限制日常生活、睡眠和工作活動的能力受到嚴重影響,建議進行檢查和進行中醫治療。
腰痛症狀3 – 慢性腰痛
慢性腰痛通常定義為持續超過 3 個月的腰痛,這種類型腰痛通常很嚴重,治療方法和要求也較為高,治療期相對亦較長。
腰痛的常見類型
腰痛的類型大致乎可分為以下兩種常見的種型:
- 機械性腰痛:常見的下背部疼痛,主要來自肌肉、韌帶、關節(小關節、骶髂關節)或脊柱內和周圍骨骼的疼痛,但只局限於下背部、臀部。通常受脊柱負荷的影響,並且可能由運動(向前/向後/扭轉)、活動、站立、坐著或休息而有所不同。
- 非機械性腰痛:如果脊神經根受到撞擊或發炎,就會發生這種類型的疼痛。非機械性腰痛可能沿著神經根模式或皮節向下進入臀部和/或腿部。它的特殊感覺是尖銳的、電的、灼痛的疼痛,可能與麻木或虛弱(坐骨神經痛)有關。通常僅在身體的一側感覺到。

造成腰痛的主要原因
大多數急性腰痛是由肌肉、韌帶、關節或椎間盤損傷引起的。身體還通過炎症反應對損傷做出反應。雖然炎症聽起來很輕微,但若處理不當,會引起劇烈的疼痛。腰痛的原因可以由於椎間盤、肌肉、韌帶和其他脊柱結構的神經等炎症引起,難以憑感覺準確地到知道疼痛的原因。例如,退化或撕裂的腰椎間盤與肌肉拉傷的感覺相同。兩者都會產生炎症和疼痛的肌肉痙攣。肌肉和韌帶會迅速癒合,而撕裂的椎間盤可能會也可能不會。然而疼痛的時間發過程可有助於確定原因。
急性腰部扭傷和的常見原因包括:
- 舉起重物,因而扭傷工脊椎
- 對腰部施加過大壓力或傷害,例如跌倒
- 長期姿勢不良.
- 運動損傷,特別是劇烈運動
- 雖然扭傷和拉傷聽起來並不嚴重,通常不會引起持久的疼痛,但急性疼痛可能非常嚴重。
另外,引起慢性腰痛的症狀還有:
- 急性腰痛:疼痛通常會突然出現,持續幾天或幾週後消失。可能是身體受傷或組織損傷的正常反應。然而隨著身體的癒合,疼痛會逐漸消退。
- 感染:可能與骨髓炎、椎間盤發炎、薦腸骨關節炎(骶髂關節炎)等有關。
- 癌症:為癌症轉移所導致,少數情況是背部長出腫瘤。
- 及其他疾病:腎結石、骨關節炎、骨質疏鬆、子宮內膜異位症、纖維肌痛症、馬尾症候群等。
腰痛治療方法 – 患上腰痛怎麼辦?
- 日常休息:盡可能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活動,避免長時間休息導致疼痛加劇。
- 伸展運動:進行緩和疼痛的伸展運動,或是散步、游泳、瑜珈、皮拉提斯等運動。
- 熱敷/冰敷:可以短時間使用熱敷或冰敷,幫助減輕疼痛。
- 中醫理療:有別於西醫的止痛藥,透過中藥、針灸、艾灸及拔火罐等方式都能夠舒緩痛症問題。
- 針灸:透過針刺刺激穴位,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解痙止痛、緩解疼痛、消除炎症和肌肉痙攣,防止和減輕軟組織黏連,有效減輕腰痛帶來的痛楚
- 拔罐:改善腰部血液循環,緩解腰部疼痛不適等症狀
養康中醫館擅長痛症治療,透過針灸、中藥、艾灸及拔火罐等治療方式,治療要痛坐骨神經痛、肩周炎 (五十肩)、頸椎病、膝關節痛等病症。配合現代化的診症環境,在舒適、無止痛藥的情況下,治好痛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