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康中醫館痛症治療診證海報

【腰痛】什麼是腰痛、症狀、成因以及治療方法大全,常見問題大拆解

腰痛和背痛是香港人患有的常見痛症之一,有數據顯示,在香港曾患上過腰痛等腰間痛症的人士平均有60%至80%。不少患者會覺得痛一段時間,腰痛就會自行消散,有一部分人士因而忽視腰痛的嚴重性,不僅持續受痛楚折磨,影響日常生活,更有可能引發其他部位的痛症,久久不能痊癒。

內容連結

腰痛是什麼?

腰痛是一種出現在人體腰椎的痛楚,亦是普遍的痛症之一,香港家庭醫學學院於2012年有關腰痛調查數字顯示,香港約有57%人一生最少會患上一次腰痛,另有42%人一年內曾出現腰痛。腰椎是一個精心設計的結構,由骨骼、關節、神經、韌帶和肌肉相互連接,共同提供支撐、力量和柔韌性。然而,這種當該結構受傷時,會使腰部受傷和疼痛。腰痛常見原因為肌肉(拉傷)或韌帶(扭傷)受傷引起的,又或者長時間坐著、背著不合身的背包、不良姿勢、缺乏運動習慣、骨折、椎間盤破裂或關節炎等。大多數腰痛會在2-4個星期自行消失,但如果腰痛持續或痛楚非常強烈,建議就診中醫檢查及止痛。

一名叉腰男子的腰椎是痛處
一名叉腰男子的腰椎是痛處

腰痛會有什麼症狀?

腰痛可包括多種症狀,可能突然開始,也可能開以是非常緩慢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惡化。常見腰痛症狀如:

  • 腰部隱隱作痛或疼痛
  • 刺痛、灼痛,從腰部延伸到大腿後部,有時延伸到小腿或腳部;可能包括麻木或刺痛(坐骨神經痛)
  • 下背部、骨盆和臀部的肌肉痙攣和緊繃
  • 長時間坐著或站立後疼痛加劇
  • 難以直立、行走或從站立到坐下

若腰痛沿著大腿向下延伸到小腿和足部,也稱為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是由坐骨神經的刺激引起的,通常只在身體的一側感覺到。

此外,腰痛的症狀通常可按照發作類型和持續時間來定義:

腰痛症狀1 – 急性腰痛

急性腰痛通常會突然出現並持續幾天或幾週,是身體對受傷或組織損傷的正常痛楚反應。隨著身體的癒合,疼痛逐漸消退。當然,如果不太能夠忍受痛楚,亦建議利用針灸等中醫非藥物療法來止痛。

腰痛症狀2 – 亞急性腰痛

亞急性腰痛一般會持續 6 周到 3 個月,這種類型的腰痛通常是因為肌肉拉傷或關節痛等問題而產生,腰痛會持續很長時間。如果腰痛痛楚持續而且限制日常生活、睡眠和工作活動的能力受到嚴重影響,建議進行檢查和進行中醫治療。

腰痛症狀3 – 慢性腰痛

慢性腰痛通常定義為持續超過 3 個月的腰痛,這種類型腰痛通常很嚴重,治療方法和要求也較為高,治療期相對亦較長。

腰痛的常見類型

腰痛的類型大致乎可分為以下兩種常見的種型:

  • 機械性腰痛:常見的下背部疼痛,主要來自肌肉、韌帶、關節(小關節、骶髂關節)或脊柱內和周圍骨骼的疼痛,但只局限於下背部、臀部。通常受脊柱負荷的影響,並且可能由運動(向前/向後/扭轉)、活動、站立、坐著或休息而有所不同。
  • 非機械性腰痛:如果脊神經根受到撞擊或發炎,就會發生這種類型的疼痛。非機械性腰痛可能沿著神經根模式或皮節向下進入臀部和/或腿部。它的特殊感覺是尖銳的、電的、灼痛的疼痛,可能與麻木或虛弱(坐骨神經痛)有關。通常僅在身體的一側感覺到。
一名女子按著腰痛處
一名女子按著腰痛處

造成腰痛的主要原因

大多數急性腰痛是由肌肉、韌帶、關節或椎間盤損傷引起的。身體還通過炎症反應對損傷做出反應。雖然炎症聽起來很輕微,但若處理不當,會引起劇烈的疼痛。腰痛的原因可以由於椎間盤、肌肉、韌帶和其他脊柱結構的神經等炎症引起,難以憑感覺準確地到知道疼痛的原因。例如,退化或撕裂的腰椎間盤與肌肉拉傷的感覺相同。兩者都會產生炎症和疼痛的肌肉痙攣。肌肉和韌帶會迅速癒合,而撕裂的椎間盤可能會也可能不會。然而疼痛的時間發過程可有助於確定原因。

急性腰部扭傷和的常見原因包括:

  • 舉起重物,因而扭傷工脊椎
  • 對腰部施加過大壓力或傷害,例如跌倒
  • 長期姿勢不良.
  • 運動損傷,特別是劇烈運動
  • 雖然扭傷和拉傷聽起來並不嚴重,通常不會引起持久的疼痛,但急性疼痛可能非常嚴重。

另外,引起慢性腰痛的症狀還有:

  • 急性腰痛:疼痛通常會突然出現,持續幾天或幾週後消失。可能是身體受傷或組織損傷的正常反應。然而隨著身體的癒合,疼痛會逐漸消退。
  • 感染:可能與骨髓炎、椎間盤發炎、薦腸骨關節炎(骶髂關節炎)等有關。
  • 癌症:為癌症轉移所導致,少數情況是背部長出腫瘤。
  • 及其他疾病:腎結石、骨關節炎、骨質疏鬆、子宮內膜異位症、纖維肌痛症、馬尾症候群等。

腰痛治療方法 – 患上腰痛怎麼辦?

  • 日常休息:盡可能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活動,避免長時間休息導致疼痛加劇。
  • 伸展運動:進行緩和疼痛的伸展運動,或是散步、游泳、瑜珈、皮拉提斯等運動。
  • 熱敷/冰敷:可以短時間使用熱敷或冰敷,幫助減輕疼痛。
  • 中醫理療:有別於西醫的止痛藥,透過中藥、針灸、艾灸及拔火罐等方式都能夠舒緩痛症問題。
  • 針灸:透過針刺刺激穴位,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解痙止痛、緩解疼痛、消除炎症和肌肉痙攣,防止和減輕軟組織黏連,有效減輕腰痛帶來的痛楚
  • 拔罐:改善腰部血液循環,緩解腰部疼痛不適等症狀

養康中醫館擅長痛症治療,透過針灸、中藥、艾灸及拔火罐等治療方式,治療要痛坐骨神經痛、肩周炎 (五十肩)、頸椎病、膝關節痛等病症。配合現代化的診症環境,在舒適、無止痛藥的情況下,治好痛症問題。

腰痛患者的常見問題

腰痛是一種當腰椎結構受傷或受壓時產生的一種痛症,是香港常見痛症之一。有數據指出香港約有57%一生會患上至少一次腰痛。然而,不要因為腰痛是常見痛症就忽視其帶來影響,腰痛嚴重者的日常生活可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是對健康和生命的一大威脅,更多的資訊你可以參考我們有關腰痛的專題。

一些2012年研究涉及審查近 20,000 名患有慢性腰痛的人。他們接受了中醫針灸治療、非治療療法或根本不接受針灸治療。接受真正針灸的人的腰痛等相關痛症問題改善了 50%。

2013 年的兩篇類似評論表明,針灸是一種成功針對腰痛等痛症的療法。這些是專門針對慢性腰痛的。更有其中一項研究表明,針灸可能比大多數止痛藥更好。

如果腰痛已持續了一段時間或是痛楚非常強烈,而又出現以下腰痛的症狀,這些表示你的腰痛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在這個時候應該求診中醫,立時取得適當的治療:

  • 腰痛的痛楚會把你從睡夢中痛醒
  • 痛楚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 腰痛持續數日時間
  • 無法控制大小便
  • 腰痛時伴隨發燒、發冷、流汗等或其他不尋常的併發症狀

腰痛通常是其他疾病的症狀,而非身體問題本身的原因。腰痛患者有機會是由於椎間盤突出、骨折或拉傷等牽連腰部肌肉,導致腰痛情況持續發生。

  • 拉傷和扭傷:經常舉重物或錯誤姿勢舉重,容易導致肌肉、肌腱或韌帶受傷。當肌肉過於緊張時,打噴嚏、咳嗽、彎腰等簡單動作都會拉傷背部肌肉導致腰痛。
  • 骨折:若脊椎曾經受傷,例如車禍或跌倒。或有椎弓解離症及骨質疏鬆症的患者,亦會增加骨折的風險。
  • 盆骨問題:椎間盤突出、椎間盤歪斜或退行性椎間盤疾病都會壓迫神經,觸發腰部痛楚。尤其是年長者,椎間盤會變得更扁平更容易出現病變。
  • 脊椎問題:脊髓受到壓迫會導致嚴重的坐骨神經疼痛和腰痛,常見為脊柱側彎導致背部及腰部疼痛、僵硬和移動困難。另外,椎管狹窄患者的椎骨收窄使脊髓擠壓脊髓,從而引起腰痛。
  • 關節炎:骨關節炎是導致腰痛的最常見原因,如強直性脊柱炎會導致腰痛、腰背炎症和脊柱僵硬狀況。
  • 其他疾病: 脊柱腫瘤、腹主動脈瘤、腎結石、癌症、細菌感染等會導致背痛。

肌肉拉傷的較會是突然及劇烈,多數由於意外跌倒或者舉重物所引起。而脊椎及盆骨問題則會是漸漸漸漸加劇疼痛,當彎曲腰部時感覺會更糟。

熱敷:熱敷可保持血液含氧量、放鬆緊張肌肉、加快肌肉癒合能力並改善血液循環,在家可以利用熱水瓶、電熱墊或熱水浴、
冷敷:冷敷適合因炎症引發的腰痛,使用冰袋或冷凍毛巾可減輕腫脹。
冷/熱敷交替:如果要進行劇烈運動,交替加熱和冷敷有助放鬆肌肉,提高靈活性和活動能力,減少因運動而令肌肉受傷的機會。

大部分的腰痛都是由於肌肉、肌腱或韌帶受傷受致,為了降低背部受傷的風險,可以參考以下房作:

  • 體重管理:超重會對椎骨和椎間盤造成壓力,容易拉傷背部肌肉
  • 加強腹部肌肉鍛煉:加強核心肌肉可分擔椎骨壓力,脊柱得到肌肉支撐
  • 正確姿勢:當舉起重物時,雙腿用力,盡量不要扭轉腰部。

出現痛症不宜坐著不動,但劇烈運動有機會再次令腰部受傷,加劇痛症。因此簡單的運動是非常推薦的腰痛運動,例如步行有助於緩解腰痛,每天步行10-15分鐘,分開早晚時段最佳。

如腰痛患者坐著時痛楚強烈,建議慢慢躺下,待痛楚緩減時恢復坐姿並嘗試活動身體,如站立或慢行。長時間躺在床上是錯誤的做法。

以下簡單動作可在床上進行,非常有效伸展背部至腰部的肌肉。
仰臥在床上雙腿伸直。然後,抬起右腿穿過身體左側店。 保持姿勢20秒,會感覺背部和臀部肌肉輕輕拉伸。最後收緊核心肌肉並轉回中心,換腿。

腰痛一般無需戒口,但某些食物會增加發炎機會令炎症難以痊癒,或會容易增加體重如含反式脂肪、精製糖和加工食品等應盡量避免。

當患有慢性腰痛疼痛,需要學會調整自己的節奏,多休息及減輕舉重可以紓解背部壓力,加快治療的時間,防止潛在的狀況惡化。另外吸煙人士盡量減少抽煙,或考慮戒煙會更好。

中醫理療:通過針灸、按摩、 中藥、拔罐等可以對慢性腰痛作針對性治療及明顯的鎮痛效果。

物理治療:運動是慢性背痛治療的基礎,可以在家中持續鍛煉可加快痛症治療。

藥物治療:鎮痛藥、消炎藥、肌肉鬆弛劑和其他藥物可用於控制痛楚。然而,藥物不適合長時間使用,有機會出現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