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痛症

肩周炎/五十肩中醫治療

肩周炎,又稱五十肩,醫學名稱為粘連性關節囊炎,一種以肩關節僵硬和疼痛為特徵的疾病。常見於糖尿病患者和長期使用手臂的人。體症狀會慢慢開始,然後隨著時間而惡化,然後通常在1-3年症狀會消退。如果你在手臂正在受傷中康復或嚴重手術中恢復,例如中風或乳房切除術,患上肩周炎的風險亦就會增加。肩周炎通常只會在一則身體出現,甚少同時兩肩出現。

何謂肩周炎?

又稱為「五十肩」,屬於中醫的「痹症」範圍,漏肩風、肩凝症、凍結肩。

是肩部肌肉、肌腱、滑囊及關節囊等軟組織退行性改變所引起的廣泛的炎症反應,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為主要特徵的慢性肩部疾患。

其發病的內因是患者年至五旬,肝腎陰虛和陽氣虛弱,外因是勞損和風寒濕邪侵襲。

肩周炎的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是肩部疼痛,及肩部活動範圍減少或關節僵硬。對某些人來說,晚上甚至疼痛加劇,擾亂睡眠。症狀開始到消退大概在一、兩年內,根據臨床表現,一般可以分為三期,急性期、凍結期、緩解期

  1. 急性期主要以疼痛為主,疼痛十分劇烈,尤其是肩部受到碰撞,其疼痛為持續性,休息不減,因而往往影響工作及睡眠。
  2. 大約三至九個月後疼痛漸減,但活動亦漸漸受限,進入凍結期。
  3. 從約第十五個月至三年,活動受限會逐漸減退,但若不經任何治療,其活動未必能完全恢復正常。

肩周炎的主要成因

構成肩關節的骨骼、韌帶和肌腱是一個結締組織,當結締組織變厚和繃緊,關節活動則會受影響,限制活動能力,出現肩周炎的情況。引發肩周炎的具體病因未有確實的研究結果,但最大機會由於肩關節部位受創傷,或勞損而引起。另外,患有糖尿病或最近不得不長時間固定肩膀的人身上,例如手術後或手臂骨折後,亦有較高的患病風險。

退行性改變

肩周炎屬於退行性疾病,尤其是局部軟組織的退行性改變,由此產生疼痛限制肩關節運動造成肩周炎。中老年人機體的各種功能逐漸衰退,肌肉韌帶鬆弛,血液循環、新陳代謝逐漸衰減,肩部肌肉、肌腱、韌帶發生老化、鈣化,彈性和韌性減弱,肩袖滑膜面的部分纖維發生斷裂、黏連,肩關節囊可發生損傷、機化黏連、攣縮、肩峰下滑囊壁增厚,囊內滑液分泌減少,從而產生黏連性滑膜炎或肌腱炎等肩周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致使肩部功能障礙和疼痛。

曾經受過外傷

肩部的各種壓傷,拉傷、挫傷等損傷,使肩部肌肉、韌帶等產生部份斷裂,組織間出血,斷裂在修復過程中可產生瘢痕、黏連、因失治、誤治等原因。有時甚至因為前臂、腕部骨折后應用頸腕吊帶懸吊,或是胸部石膏固定等原因,減少了肩關節的活動,也可造成肩周炎。

慢性勞損

肩關節長年累月的慢性損傷或姿勢不良等,超過肩部肌肉、肌腱等軟組織的耐受範圍,逐漸形成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黏連和攣縮,致使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礙。臨床上相當多的肩周炎患者發生於手工作業、玩手機低頭一族,久坐等不良姿勢。導致了肩周炎。

內分泌紊亂

肩周炎多發生於50歲左右,超過這個年齡段發病率反而下降,肩周炎的症狀與內分泌紊亂症狀同時出現,部份患者兼有絕經期綜合症的表現,而且這類患者不用過多治療,經過2年左右多可自癒。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系統疾病也與肩周炎的發病關係密切,尤其是糖尿病合井肩周炎的發生率可達20%左右﹐由此可見,內分泌功能失調也可能是肩周炎的發病因素之一。

受寒

受寒也是肩周炎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現代人習慣於室內冷氣環境生活,工作。久而久之,肩部受寒使肩關節周圍血流緩慢,循環不暢,肌肉緊張,痙攣,黏連,繼而出現肩部疼痛。再者,筆者行醫多年,觀察到冬春季肩周炎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夏秋季,求診人數於寒冷時較多,也間接佐證了寒冷,寒氣是肩周炎重要的發病原因。這類患者除了接受中藥及針灸治療外,還可以配合運動,使身體加速排寒,療效優勝。

特別要注意肩周炎的人士

某些因素可能會增加您患上肩周炎的風險,包括:

年齡和性別:40 歲及以上的人,尤其是女性,更容易患上肩周炎。

長期不動或肩部活動受限的:肩袖損傷、手臂骨折、其他手術而長期缺乏活動者、中風。或者某些嚴重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甲狀腺功能低下、心血管疾病、結核、帕金森病

治療肩周炎

診症者會移動你的手臂時,或要求放鬆肌肉,方便檢查肩膊情況,患上的是肩周炎還是肩旋轉肌群受傷。或者;
透過一系列簡單動作,富經驗的診症者亦可檢查出肩膀情況,包括:雙手舉起;一邊手越過前胸觸及右肩;手臂拉向後背等。

非手術肩周炎治療方法:

中醫針灸療法:利用針灸,靈活地在受影響的關節部位,舒緩痛楚並解決痛症問題。

中醫認為越早治療,成效越高。 治療方法很多,針灸、推拿、熱敷、藥膏、中藥等等可以配合使用。

針灸主要是肩部的穴位,如肩三針,更嚴重者或者以銀質針密刺療法,再配以體針刺穴。
結合推拿治療按壓穴位;再用鬆筋法、抖法鬆解、活絡肩關節;
內服中藥辨證處方,可以散寒除濕、活血化瘀、補益肝腎等。

效果顯注。可助患者免除依賴止痛藥生活。

肩周炎的護理方法

一些簡單的肩膀護理方法,可舒緩痛楚及改善患處的活動能力。

A)當關節仍然十分痛楚時,可以:

  1. 減少用痛症的手提舉重物,避免重複同一肩關節不斷使用,應輪流交替。
  2. 肩部關節痛時,可用熱毛巾暖敷患處,以減輕痛楚。
  3. 避免大幅度扭動肩關節,及側睡壓著痛症的手。
  4. 簡單日常動作:
    • 穿著衣物:先穿痛著的手,然後才穿起另一隻手。
    • 洗澡:可用長毛巾擦背,無痛的手可執起肩部的巾一端,痛症的手可伸到背後,執起的另一端,輕輕擦背。或可用長柄刷取替毛巾。
    • 切碎食物:可使用較輕的刀,以免過重的刀身加劇肩關節痛楚。或可運用攪碎機幫助自己。
  5. 輕微的肩部運動:如「鐘擺運動」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放鬆肌肉以及減少痛楚。運動時可按能夠承受痛感進行。手上不要握重物,動作不要太大,以免增加痛楚。

B)當痛楚減少,但肩關節未完全康復:

  1. 多用痛症的手,日常多進行伸展肩部運動,減少關節僵硬。

肩周炎運動 - 門框外旋運動

做法:痛症的手可一邊手扶著門框,維持手臂和前臂90度角。將身體向相反方向扭轉,直到身體受到限制時,維持30秒,之後放鬆再重複。

肩周炎運動 - 門框外旋運動

做法:全身躺平,用沒有痛症的手抬起另一邊手肘,住頭頂方向抬起,直到感覺被拉扯,持續動作15秒,放鬆後再重複動作。

想了解更多肩周炎運動,可以參考這篇《【五十肩】肩周炎症狀、成因及治療100%全面資訊,預防五十肩的方法!7個在家亦能進行的五十肩治療運動!》

多年治療經驗的註冊中醫師為你消除肩周炎痛楚

養康中醫館擁有超過20年香港中醫執業經驗,由香港註冊中醫師執診,過往為無數肩周炎患者恢復健康的雙肩,同時運用純熟中醫藥理及針灸、拔罐、藥敷等手法,從根源性處理痛症問題,杜絕內外隱憂。

中醫對治療肩周炎有效嗎?

「我們可以總結為中醫針灸與運動的結合可有效治療肩周炎。」Sun, KO; Chan, KC; Lo, SL; Fong, DYT .Acupuncture for frozen shoulder.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2001, v. 7 n. 4, p. 381-391(2001)

「在比較艾灸加針灸治療與單純針灸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療效發現,艾灸加針灸在改善患者肩周炎症狀方面優於單純針灸治療。」Gao L;Li X;Wang DB;Du ML;Xie J;Gao XY; (n.d.). [clinical trial of treatment of frozen shoulder by intensive moxibustion plus acupuncture].(2019)

 

「針灸已被證明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方法,在短期和中期減輕疼痛、改善肩部功能和環節活動度方面具有顯著效果。」Ben-Arie, E., Kao, P.-Y., Lee, Y.-C., Ho, W.-C., Chou, L.-W., & Liu, H.-P. The 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frozen shoul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20)

了解更多肩周炎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