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康中醫館痛症治療診證海報

【坐骨神經痛】不一定與椎間盤突出有關,了解坐骨神經痛徵狀、成因和治療方法! 6個坐骨神經痛治運動介紹!

坐骨神經痛患者經歷的疼痛非常嚴重,聽起來坐骨神經痛受到非常嚴重傷害,但其實真正的成因可能在脊椎、腰椎相關的疾病,如椎間盤突出、骨刺、尾龍骨突出等。要了解自己確切的成因,憑感覺難以推斷。想了解自己有沒有出現坐骨神經痛?或者自己是不是坐骨神經痛的高危一群?有關坐骨神經痛的詳細資訊,以下慢慢折解,一步步的協助自我檢查!

內容連結

坐骨神經痛是什麼?

坐骨神經痛是指沿著坐骨神經根管出現的疼痛。也許你會問哪裏是坐骨神經?怎麼好像很多地方都關事?
無錯!從下背部至腳板底,連著臀部大腿後側,在膝蓋後再分叉延伸至小腿,都接著坐骨神經根管,是人體最長的神經。因此,可說是掌握了人體的下肢神經連結,包括下背部至雙腳的感覺及活動能力。坐骨神經痛通常只影響身體的一側,而且在椎間盤突出、脊柱骨刺、或脊柱變窄,神經受壓迫,部分人士會同時出現腿部發炎、疼痛和麻木。儘管坐骨神經痛患者的可能疼痛非常嚴重,但大部分病例在幾週內通過非手術治療都能有效解決。然而伴有明顯腿部無力、腸道或膀胱無力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手術。

坐骨神經痛的徵狀

脊柱從腰椎、臀部至腿後部延伸,疼痛是坐骨神經痛最大的標誌特徵。從下背部到臀部以及大腿和小腿後部的神經根管,若疼痛從輕微到劇烈或極度疼痛,或出現灼燒感、電擊、陣動。特別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情況會更為糟糕。部分人的腿部或腳根會出現麻木、刺痛或無力感,某一腿部位置會疼痛或者麻木。

若以下症狀已出現了一段時間:

  1. 背痛突然出現,或一陣陣的觸電痛
  2. 臀部或腳部出現痛楚(只有一邊),久沒消退
  3. 下背至腳部有麻痺、無力、腳軟感,嚴重會影響活動能力。
  4. 腳部出現針刺或灼痛的痛感
  5. 咳嗽、打噴嚏、坐下時,坐骨神經痛明顯更加嚴重
一名婦人雙手掩蓋坐骨神經痛處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不是只有老人才會受到「腰酸骨痛」的困擾,當坐骨神經受壓時,就會發生坐骨神經痛。有機會是脊柱中的椎間盤突出或椎骨上的骨骼過度生長(骨刺),亦有可能是神經被腫瘤壓迫或被糖尿病等損壞。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 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是指每節脊椎間的軟骨,負責保護脊椎及吸震。若當中,椎間盤受傷而致突出,會壓迫到坐骨神經,引致坐骨神經痛。症狀經常發生在40歲-60歲的人士,因身體機能退化,令到椎間盤長期受壓,擠壓到坐骨神經,引致痛楚。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 骨刺

骨刺因骨頭間的軟骨因不同原因而不斷互相磨擦,令骨頭出現磨損,在身體修補過程中,骨骼過度增生,而形成骨刺。如果骨刺長在脊椎、腰椎、股骨、膝蓋等位置,壓迫坐骨神經,會導致坐骨神經痛。骨刺出現的位置特別在需要大量活動部位,包括腰部、膝蓋,因此坐骨神經痛的出現機會更高。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 腰椎管狹窄症

腰椎管狹窄症是因腰椎老化引致椎管內壁變窄,內裏的脊髓及神經跟著受到壓迫,如果剛剛擠壓到坐骨神經的其中一部分,導致坐骨神經痛,常發生在60歲或以上。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 懷孕

胎兒越來越大,孕婦體重增加,對盆骨、腰椎等位置帶來沉重負擔,而且重心移向偏,容易出現坐骨神經痛。

一名孕婦患有背痛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 肌肉勞損

肌肉組織發炎、過度使用肌肉、脂肪層太薄等,有機會令坐骨神經受到壓迫,令神經根管受壓。而值得注意的是,短時間內減重太多,若臀部脂肪過薄,肌肉層容易壓迫到神經,亦會增加坐骨神經痛的出現。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 脊椎腫瘤

脊椎腫瘤會壓迫到腰椎,而且腫瘤有機會越長越大,可令腰下神經根管受壓,從而引致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 感染

腰部受感染而影響神經根管,從而引致坐骨神經痛,但此情況甚為罕見。

哪些人容易有坐骨神經痛?

大部分老年人受脊椎退化影響,普遍超過 50 歲,容易患上坐骨神經痛。另外,肥胖者、長時間久坐、姿勢不良者以及糖尿病患者,也容易出現坐骨神經痛。而另一個職業群體,如需要經常搬重物或職業司機,需要經常負重或久坐人士。

  • 50歲或以上
    中年人士是患有坐骨神經痛的高危人士,因年齡增加,身體的機能隨之退化。腰間壓力加大,容易導致椎間盤突出。但不代青青不會有坐骨神經痛的,日常姿勢不良或工種關係都可以是患上骨神經痛的原因。
  • 患有糖尿病
    由於糖尿病者血糖較高,神經部分長時間處於高糖分下,容易出現病變引起痛,因此很多糖尿病病人都會有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 體重過高
    身體重量會為脊椎帶來壓力,嚴重者會導致椎間盤突出。情況就像是孕婦,繼而出現坐骨神經痛。肥胖的人士長期來看,有機會令腰椎變形。
  • 經常搬動重物
    若因為職業關係需要經常搬動重物,並沒有用正確的姿勢。長時期壓迫坐骨神經,導致坐骨神經痛。高危的職業包括搬運工人、貨車司機等。

坐骨神經痛有什麼治療方法?

患上坐骨神經痛,不單痛楚為患者帶來莫大的痛苦和折磨,甚至對日常生日可能造成很大的困擾和負面影響,一個簡單的動作如穿衣、打掃家居等都為患者帶來了極大限制和痛楚。大多數的坐骨神經痛患者可以通過中醫的治療方式去舒緩痛楚同時讓痛處慢慢恢復活動能力:

坐骨神經痛治療方法1 – 針灸

最常見坐骨神經痛的中醫治療方法就是針灸。養康中醫館會採用100%韓國進口的針灸用毫針,刺入痛楚處的人體內進行坐骨神經痛治療,在施針期間中醫師會同時運針進行補瀉手法,使坐骨神經痛患者感到酸、麻、脹、痹的感覺,這個過程稱為「得氣」,在得氣完成之後可以取得更佳的治療效果,減輕坐骨神經痛帶來的痛楚。

坐骨神經痛治療方法2 – 拔罐

拔罐亦是常見的中醫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方法之一,是針灸和推拿的輔助治療手法,主要是透過點燃的酒精棉,使罐內空氣排出形成負壓效果以吸啜於特定肌肉位置,達致行氣活血,舒筋通絡、祛瘀除濕及排毒止痛的功效,從而加強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效果。

坐骨神經痛治療方法3 – 處方中藥

口服的療法看似與坐骨神經痛無關,但其實並不如此。處方中藥在臨床上有不少中藥材可用於治療坐骨神經痛,例如秦艽、蒼朮、桑寄生、木瓜、延胡索等,通過不同藥材的配搭恢復患者的陰陽平衡,保持身驅健康,大大減少坐骨神經痛復發的可能。

中醫藥材以及中醫器材

坐骨神經痛的診斷

輕度坐骨神經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但若疼痛持續超過一周,更變得嚴重或逐漸惡化,請立即就醫:

  • 腰部或腿部突然劇烈疼痛,而且腿部出現麻木或無力的狀況
  • 劇烈受傷後出現疼痛,例如交通事故
  • 腸道或膀胱失去控制

在身體檢查時,需要做出:用腳趾或腳跟步行、蹲下然後起立、仰臥躺平並把雙腳伸直提起,簡單的動作,是為肌肉耐力和反射能力檢查。當患有坐骨神經痛,你會感到痛楚。其次亦會配合影像檢查、X光檢查、磁力共振檢查、電腦掃描等作準確的檢查。或以下一隻個簡單的測試:

坐骨神經痛抬腿測試

患者先平躺在床上,雙腳伸直,然後抬起其中一隻腳。若患者無法抬起超過30度,有可能是坐骨神經痛。因為抬腿動作會用到坐骨神經,當神經受到壓迫的話,就會產生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的護理

生活中的小細節可以預防坐骨神經痛或復發,以下是一些基本動作:
經常鍛煉:鍛練核心肌肉可以保持背部強壯,特別腹部和下背部的肌肉,同時正確的姿勢至關重要。
保持正確坐姿:選擇良好支撐背部、雙手的座椅。或考慮在背部放置枕頭,以保持其正常曲線,並而留意膝蓋和臀部水平。
舉起重物正確動作:當你舉起重物時,讓你的腳部受力,避免使用腰力。保持背部挺直,彎曲膝蓋,將負載靠近身體。如果物體很重或笨拙,請找一個起重夥伴。

坐骨神經痛治療運動

坐骨神經痛治療運動1. 仰臥起坐

簡單來說即是Sit-up,但坐骨神經痛者有另外一個做法。先躺在地上,屈膝90度,雙手在胸前交叉,再用腹部力量向前起身,共進行10組。

坐骨神經痛治療運動2. 眼鏡蛇式

瑜珈的一種,幫助放鬆腰部的壓力。首先全身放鬆趴在床上,將手掌放在兩邊胸側,再用力抬起上半身。要注意過程中,下半身貼在地面,共進行10組。

坐骨神經痛治療運動3. 臀橋

臀橋可以緩和坐骨神經痛及腰痛,更可以加強盆底肌,適合每位女士。首先躺在床上,再屈曲雙腳碰地,至肩膀同寬。雙手放在身側,利用腹部的力量抬起上半身至大腿位置,成一直線,一共維持動作2秒,放鬆,共進行10組。

坐骨神經痛治療運動4. 平躺抱膝

平躺抱膝動作可以改善到坐骨神經痛,及臀部肌肉放鬆,若有腰臀痛楚患,也能很好的舒緩。先躺在床上,然後雙腳屈曲貼近胸部,雙手抱腿,盡力把雙腿貼近胸前,維持10秒,放鬆,共進行10組。

坐骨神經痛治療運動5.單腳屈膝抱腿

單腳屈膝抱腿動作可以紓緩坐骨神經痛,及放鬆下半背部入肌肉緊張。先躺在床上,彎曲雙膝上,然後單腳屈曲貼近胸部,盡力把腿貼近胸前,維持10秒,放鬆,換腳。共進行10組。

坐骨神經痛治療運動6.鳥狗式

瑜珈的一種,加強下半背部及臀部肌肉。雙手和膝蓋貼地,慢慢抬起一邊腳住後伸直,至直與身體平行,維持5秒,放鬆,換腳。共進行10組。

中醫對治療坐骨神經痛有效嗎?

「中醫針灸治療坐骨神經痛產生快速有效的鎮痛作用。一項研究發現對脊神經根進行針灸後,坐骨神經痛患者的症狀立即明顯減輕。」Ji, M., Wang, X., Chen, M., Shen, Y., Zhang, X., & Yang, J.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sciatic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5)

「結果表明,與非類固醇消炎藥治療相比,中醫針灸可以更有效地緩解腿部疼痛、腰痛、坐骨神經痛。」Qin, Z., Liu, X., Wu, J., Zhai, Y., & Liu, Z.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for treating sciatic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5)

「總之,我們發現中西醫結合治療可緩解坐骨神經痛,同時調節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 TLR5、IL1RN、SLC8A1、RBM20、GPER1、IL27、SOCS1 和 GRTP1-AS1 基因。」Wang, Y., Dai, G., Xu, Y., Jiang, L., Fu, Z., Xia, J., Tian, G., & Du, W.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lleviates sciatica while regulating gene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blood.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2021)

坐骨神經痛的常見問題

坐骨神經痛是由於脊椎受刺激所引起痛症,通常只影響身體一側。患者會感覺到疼痛位置從下半背蔓延到小腿。 

坐骨神經痛是痛症症狀的一種,是坐骨神經受到壓迫所致的症狀,有坐骨神經痛症狀的患者所受壓處會感到強烈的刺痛感,而且是持續性的。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可能成因有很多,大多數都會診斷出椎間盤突出,當然,可能成因還包括懷孕、生骨刺等等。
你可以到我們的網站了解什麼是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並不一定是椎間盤突出所引起,椎間盤突出只是其中一個成因而已,坐骨神經痛還可以因為以下原因所引起:

  • 椎間盤突出
  • 骨刺
  • 腰椎管狹窄症
  • 懷孕
  • 肌肉勞損
  • 脊椎腫瘤
  • 感染
  • 等等

你可以到我們的網站了解更多坐骨神經痛成因的資訊

年長的人士會更容易有坐骨神經痛,大多數的患者都超過50歲以上,不過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
年齡並非容易得上坐骨神經痛的唯一因素,患有糖尿病、肥胖人士或是要經常搬運重物的人士都會大大增加得到坐骨神經痛的風險,所以不要以為自己年輕就忽視自己痛症,你可以到我們的坐骨神經痛治療資訊頁面取得更多相關資料。

當坐骨神經痛發作時,通常會感到有持續的灼動感,從臀部向下至大腿、小腿及腳踭位置。患者或會伴隨腿跟麻木或被射擊般的刺痛感。

受坐骨神經痛困擾的患者,當下半背至腿部位置神經受壓則會觸發痛症,如久坐、體重超標、穿著不合身的衣服或鞋子等因素,都會是常見壓力的來源。其他因素亦有:

  • 受傷史:下半背或脊柱受傷會增加坐骨神經痛風險。
  • 年齡:隨著年齡增長,骨組織與椎間盤會自然磨損,而增加受傷或軟組織瘦受擠壓的風險。
  • 體重超標:脊椎就像支撐身體的起重機,抬起身體大部份的重量,撐起肢體肌肉與骨胳使其能靈活運作。當身體越重,背部肌肉負荷越大,容易拉傷背部,或引起其他疼痛和背部痛症問題。
  • 缺乏肌肉:不少上班族平日缺乏鍛鍊,背部及腹部帶較少的核心肌肉。然而,強壯的核心肌肉能分擔脊椎的工作,幫助支撐腹部的肌肉。
  • 體力勞動者:工作需要經常舉重可能會增加腰背勞損的風險。
  • 久坐人士:沒有運動習慣,肌肉長期繃緊會失去靈活性。即使長期坐著都會引致腰背勞損,容易令腰背受傷。
  • 以不正確姿勢舉重物:即使年輕力壯,如果舉重時不遵循正確的姿勢,容易拉傷腰背肌肉導致坐骨神經痛。
  •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容易引起神經損傷,增加坐骨神經痛的機會。
  • 患有骨關節炎:骨關節炎會損害您的脊柱並使神經面臨受傷的風險。
  • 吸煙者:煙草中的尼古丁會損害脊柱組織,削弱骨骼硬度並加速椎間盤的磨損。

坐骨神經痛牽扯整條脊椎,能廣泛影響身體的其他部位影響痛症範圍。還有坐骨神經痛的患者,有機會同時出現以下痛症:

  • 腰椎間盤突出
  • 腰椎管狹窄症
  • 腰椎間盤退行性痛變
  • 脊椎滑脫
  • 肌肉痙攣
  • 腰椎或骨盆肌肉發炎
  • 骶髂關節功能障礙

坐骨神經痛發作時疼痛難耐,不少患者會尋求註冊中醫的協助加快痊癒時間。平日亦可使用熱水袋、加熱燈或加熱墊,緩解痛症發作時的不適。而且,簡單的腰部伸展運動有助緩解神經線受壓情況。若有任何疑問,請尋找你的醫生查詢。